发布日期: 2025-08-03 作者:叶洲闻 点击:[10]
为响应国家推动智能制造与产教融合深度互促的战略号召,PG麻将胡了2“产教融合筑匠魂·志做智造追梦人”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1日至25日深入安徽芜湖,在指导老师郭万金的带领下,先后走进长三角哈特研究院、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和芜湖磁轮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队员们聚焦前沿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实地观摩、产线实践和专题座谈,探索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突破与产教融合新范式。
团队于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合影
聚焦核心科技: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的跨越
在长三角哈特研究院,队员们见证了国产机器人技术的硬核突破。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安徽首款人形机器人“启江一号”攻克了智能感知与多模态交互技术难题,其焊接机器人和特种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轮毂打磨等高精度场景实现应用。座谈会上,研究院提出“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哈工大教授优化算法、企业工程师提出需求、院校学生参与调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成熟技术必须像交钥匙工程,用户按下开关就能运行”,研究院负责人强调。
指导老师讲解ABB机器人
指导老师讲解机器人工作站打磨汽车轮毂
解码国产智造:从跟跑到并跑的技术突围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公司的发展历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从早期依赖引进技术,到如今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埃夫特已形成覆盖焊接、打磨、装配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在焊接机器人展区,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汽车底盘焊接的毫米级精度控制,郭万金老师指出:“传统焊接依赖工人经验,而智能算法将效率提升数倍。”语音交互智能码垛工作站的实践体验,更让队员们感受到人机协作的未来图景。
指导老师讲解埃夫特企业发展历程
指导老师讲解减速器
探索动力革命:磁传动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芜湖磁轮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的调研为队员们揭开了永磁技术的广阔前景。展厅内,无极调速鼓风机与电梯缓冲装置生动演示了磁传动“无接触、低噪音、高可靠性”的核心优势。“永磁技术将重构设备设计逻辑,让动力传输更简单、安全、高效”,技术专家如是说。产线实践中,队员们亲手调试大型磁传动设备,切身感受到非接触传动带来的技术革命。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强调:“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让学生带着‘真问题’走进‘真场景’,让高校智力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技术专家讲解永磁技术
团队深入磁轮传动生产车间
团队与企业高管开展座谈
实践启示:技术攻关与工匠精神的时代共鸣
五天的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悟:破解卡脖子技术既需要深耕实验室创新,更要扎根产业一线锤炼真本领。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企业真实技术需求转化为学生实践课题,既拓展了青年学子的技术视野,更培育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这种理论+实践的育人闭环,既锻造了服务智造强国的专业能力,更塑造了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家国情怀。
PG麻将胡了2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调研为起点,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以校企联合实验室为载体,构建需求牵引、项目驱动的实践教育体系,让更多青年学子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中实现知行合一,在建设智造强国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雷剑 责任编辑:吴德林)